日本自由行。京都(一)

為了怕像去年一樣﹐訂不到我們要的酒店住宿﹔ 這次在訂了機票不久後﹐我們就簡單的計劃了行程﹐ 然後快快上網把所有的住宿都預定好了。 京都四晚﹐高野山一晚﹐奈良兩晚﹐東京四晚﹐ 總共會在日本呆上十二天十一夜。 不過至於怎麼從東京下京都﹐怎麼上高野山﹐怎麼去奈良﹔ 各個城市又有什麼景點﹐有什麼好吃﹐要做些什麼﹐則好無計劃。 反正是自由行嘛﹐到時翻翻書﹐看看地圖﹐隨意﹑開心就好。 我們抵達成田機場領了行李後﹐就到旅遊詢問處問明了下京都的路線。 其實還蠻簡單的﹐就搭JR(Japan Railway)到東京站﹐ 再轉一趟車﹐就直達京都了。 反而是到了京都後﹐我們竟然找錯酒店! 原因是我們住的連鎖酒店Toyoko Inn﹐單單京都就有好幾間﹐ 有兩間還蠻靠近的﹐所以走啊走的﹐就走錯了。 😛 等我們check in完畢﹐在酒店休息夠了﹐已經下午四點多。 翻翻資料﹐京都主要分為五區﹐東南西北中﹐ 我們住的酒店位於中區﹐景點是不少﹐不過都快關門了。 所以我們決定京都的第一天﹐就在中區的商圈走走看看﹔ 找個地方吃晚餐﹐然後到書上介紹的一間Book Cafe去喝咖啡。 我們的第一頓晚餐是拉面﹐雖然是一間不起眼的小店﹐ 可是那面的彈性比我們這裡吃的都好﹐湯頭也夠濃﹐滿足! 吃飽了後﹐我們繼續隨處亂走﹐ 直到雙腳累了﹐想坐下來喝杯咖啡﹐ 才拿出地圖往書上介紹的咖啡店走去。 根據書上的坐標﹐那間咖啡店位於一條小巷裡頭﹐應該不難找﹐ 可是我們走來走去﹐就是找不著。 不過好在京都的咖啡文化十分興盛﹐咖啡店到處都有﹐ 找不到我們要的﹐就隨便找間坐下來好了。 至於那間Book Cafe﹐下次再去吧。

Tatsu InterContinental

最近為了即將到來的日本之旅﹐我們忙著得很。 先是工作上有很多的事要處理﹐ 因為如果想要玩得盡興﹐交接工作就得做好。 不然到了日本﹐還得回Email﹐接電話﹐那就很掃興了。 還有呢﹐就是得計劃一下行程﹐ 想想到了那裡有什麼是一定要做﹐一定要看﹐還有一定要吃的。 旅遊的書買了三本﹐不過呢﹐還沒有仔細去看。 😛 不過有一樣東西我們做得很不錯﹐就是為了怕水土不服﹐ 我們常常到處去練習吃日本餐。 ^^ 好啦﹐好啦﹐我承認是我在瞎掰啦。 其實是開齋節國慶連假時﹐許多商店餐館都休業﹐ 購物商場則人山人海﹐停車位難求。 所以我們最後決定到酒店去吃日本餐﹐人潮較少﹐而且停車也容易。 這是我們第一次去Tatsu用餐, 有兩樣道菜是我們很喜歡的: 一是三文魚壽司配上杏仁和半熟的水煮蛋﹐ 另一樣則是柴魚高湯奶油蛤蜊。 至於甜品﹐則少了讓我們驚艷的感覺。 Tatsu, Intercontinental Hotel, Jalan Ampang, Kuala Lumpur  

午後。咖啡

小巧的店裡﹐瀰漫著咖啡香。 雖然我無法分辨那是藍山﹐曼特寧還是哥斯達黎加。 但﹐我喜歡這種被咖啡香氛圍繞的感覺。 跟店長點了一杯曼特寧。 啜了一口﹔ 苦澀﹐微酸﹐回甘﹐ 各種味道在舌尖跳躍﹑變換。 閉上眼睛﹐享受此刻的寧靜。 Typica Cafe豆原 GL-08, Ground Floor,  Shaw Parade Plaza, Changkat Thambi Dollah, 55100 Kuala Lumpur. Tel:+603 – 2145 0328

吉隆坡半日遊(二)

接下來﹐我們來到舊巴殺廣場Medan Pasar (Old Market Square)。 這里曾是吉隆坡的中心地帶﹐當年葉亞來的賭場和市場就設在這裡。 直到1882年﹐由於人口暴長和衛生問題﹐ 才將它改成一個鍍鋅鐵板屋頂的新市場。 葉亞來逝世後﹐英殖民政府將這片土地收歸公有,並將它改為一個開放廣場。 這是舊街區較少見個開放空間﹐ 廣場中間有座1937時紀念King George VI 登基所立的Art Deco鐘樓。 不同與鐘樓﹐兩排的店屋則是屬于新古典建築。 現在的舊巴殺廣場則是一個報紙集散地﹐ 如果來的早的話﹐可以看見成堆成堆的報紙堆在地上﹐然後等著被分發到各地。 我們再往前走﹐來到Masjid Jamek 旁的Oriental Building﹐ 這座建築建于三十年代﹐前身是Radio Malaya﹐ 後來曾被改為銀行﹐現在則空置一旁﹐不知到又會改成什麼。 以建築角度來看﹐它成功結合廣播和艺术装饰样式﹐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築物。 離開Oriental Building, 我們走到了Lebuh Ampang。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印度餐館﹐金店和雜貨店﹐是一條十分繁忙的街道。 不過以前則是赤地亚(Chettiars)人的聚集地﹔ 屬于南印度的赤地亚人又叫私人贷款人﹐專門從事貸款生意。 至今還有一些私人贷款屋仍在運作﹐大家不妨細心留意。 接著我們走到了Jln Tun HS Lee 李孝式街﹐ 李孝式街的原名叫谐街﹐是英文名称High Street的谐音。 在谐街99號的地方﹐有棟三層樓高的建築﹐ 那裡的前身是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Building﹐ 吉隆坡的第一份華文報章就是由那裡印刷的。 谐街上除了可以看到許多的舊建築物外﹐ 還有一間著名的印度廟斯里馬哈馬里亞曼興都廟。 還有仙四師爺廟的正門口也在這條街上。 後記 :  逛完了谐街﹐也結束了這次的吉隆坡半日遊﹐ 不過還有好些地方沒去﹐所以應該還有續集﹐哈哈哈。 吉隆坡半日遊(一)

Lai Thai Market

去年我們到喀拉比旅行時﹐在那上了一堂泰式烹飪課。 回來後﹐照老師給的‘秘級’在家里試煮了一次﹐ 挑戰马散麻咖哩Massaman Curry和泰式炒河粉Phat Thai。 泰式炒河粉是炒得有模有樣﹐不過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 至於马散麻咖哩嘛﹐吃是吃的下﹐ 不過人家马散麻咖哩煮出來是橙紅色的﹐我們的則是灰褐色。。。。 經過我們研究一番後﹐結論是我們的食材不夠道地﹐ 才會煮出這樣似是而非的菜餚﹐絕對不是我們的問題。 😛 最近朋友告知我們﹐在section 17有間泰式雜貨店﹐ 從泰式調味料﹐用品﹐快熟面到雜誌都能在哪找到﹐ 而且聽說那裡還有東西吃。 既然如此﹐我們怎麼會錯過呢﹐ 當然是找機會去那吃﹐不是不是﹐是去那買些道地材料回來。 😛 其實店裡主要還是以售賣雜貨和食材為主﹐食物的種類和座位不多。 那天我們吃了泰式豬肉粉和som Dtam(木瓜沙拉)﹐味道都很不錯。 爽口的木瓜沙拉甜甜酸酸辣辣的﹐吃了十分開胃﹔ 而泰式豬肉粉的湯底則清清的﹐吃多了不會覺得膩。 不過記得提醒老闆娘﹐木瓜沙拉不要太辣﹐ 老闆娘問要不要辣時﹐我們說一點就好﹐結果還是辣得我們滿嘴發燙。 還有他們的營業時間也有點特別﹐ 只在每個星期四到禮拜天﹐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營業。 其他時候老闆則回泰國進貨。  Lai Thai Market AG-3, Block A Happy Mansion Jalan 17/13 Section 17 Petaling Jaya

吉隆坡半日遊 (一)

不知不覺的﹐搬來吉隆坡已經六年多。 我們平日的活動範圍﹐就是從家裡到公司一帶。 就算週末和一些朋友出外喝茶吃飯﹐地點也以各大購物商場為主。 我們看到的吉隆坡﹐是一個現代化和摩登的城市。 但是每個國家都有一段歷史﹐每個城市也有一些屬于她的故事。 所以星期天我們起了個大早﹐ 然後跟著一位朋友﹐到吉隆坡老街區一帶走走。 聽她說說這城市的歷史﹐看看這城市的另一面貌。 我們這吉隆坡半日遊的第一站是中央艺术坊(Central Market)。 現在的中央艺术坊裡頭﹐有著许多特色商店,販賣著一些平時少見的商品﹐ 週末好像還有免費藝術文化表演。 但它的前身是一個露天濕菜市場﹐最早建于1888年。 後來隨著吉隆坡人口的增加﹐期間經過擴建﹐裝修和重整﹔ 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是1986年重新開放後的新面貌。 它和老街區的許多建築一樣﹐屬于艺术装饰样式(Art Deco)建築。 在離中央艺术坊不遠的一條小巷Lebuh Pudu里﹐ 有座百年老廟﹐仙四師爺宮﹐是葉亞來於1873年吉隆坡光復後所建。 裡頭供奉著仙四爷盛明利及四师爷钟炳(钟来)的神位。 (盛明利曾為芙蓉甲必丹﹐四师爷則是叶亚来部下将军。) 現在所看到的仙四師爺宮是日戰後重修的面貌﹐ 而裡頭還供有葉亞來的神位﹐是后人於1938年所設。 再往前走﹐在Jln Hang Kasturi 和 Lebuh Rasar Besar 的交界處﹐ 我們可以看到一間建于1938年華僑銀行 (OCBC Building)。 這座乍看之下沒什麼特別得華僑銀行﹐其實以前有個地下自行車停車場﹐ 在當時來說算是一項很新鮮的設施和創舉。 而且有別與其他的Art Deco的建築﹐ 這建築物的角落並不是垂直的銳角﹐而是一曲面﹐ 如果站在銀行的對街﹐會看得更清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