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自由)行 – 秘魯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自從中學時看了三毛的中南美洲遊記后, 玻利維亞和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就一直是我很想去的地方。 後來在某部紀錄片裡頭看了有關馬丘比丘的介紹后,就更堅定了我的這個信念。 其實到底有什麽那麼吸引我,我也說不出來,但就是想去就對了。 這次南美洲之行算是讓我實現了這個小小的夢想。 在印加帝國滅亡后,由於位處高山叢林之中, 一直沒被西班牙人發現,也因此讓它躲過了戰火的摧殘和洗禮。 直1911年被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厄姆無意中發現后,才廣為人知。 爲什麽會在高山上建這麼一座城市?到底有什麽用途? 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有資料說是那是贵族的修养场所, 有的說是用來贍養婦女以供男人之需。 導遊則說這里是一個類似古印加的天文與祭祀學堂。 據考古學家研究,整座城市可分為神圣区、通俗区和祭司贵族区。 裡頭有完好的水利系統,花園,宮殿和神殿。 而城市是由許多石頭所建城,當中不用粘合劑,靠的是精确的切割和堆砌。 那鬼斧神工的建造手法,放在現在也是一件非常的不可思議的事。 至於建築所用的那些石頭由那裡運來,更是一個謎。 裡頭許多建築的位置都跟天文曆算有關,像著名的拴日石和三窗之屋等。 三窗之屋又稱為三窗神廟,據說不同的季節, 陽光會由不同的窗戶射入,非常神奇。 還有一點更神奇的就是,據說從入口處那看過去, 马丘比丘城市背后的山所形成的轮廓,很像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 而華納比丘(Wayna Picchu 或寫做 Huayna Picchu)剛好就是那鼻子的部份。 當我將照片逆時針轉了九十度后,看起來還真的有點像。 有關馬丘比丘的資料實在太多了,看不盡也寫不完,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很懶。:P 所以有關馬丘比丘的介紹就到此為止。 下面還是寫寫我們這次的行程好了。 其實在抵達馬丘比丘前,心裡還挺七上八下的。 一下怕爬到一半體力不支,一下又怕高山癥發作, 更擔心天不作美來場大雨,那就完了。 還好我們大清早(七點左右)抵達時,天氣非常好。 而且由於我們是坐最早班的巴士上山,人潮也較少。 拍照嘛不用排隊,還可以細細欣賞整座城市寧靜的一面。 當天的我們的團就只有我們三個和導遊,一行四人。 而要看的景點就只有這裡,所以時間上非常充足。 看完了廢墟的各個景點后,是我們自由活動的時間。 導遊建議我們去爬華納比丘(Wayna Picchu)和Intipunku(太陽門), 從高山上俯瞰整個馬丘比丘城市。 據他說,一般遊客慢慢爬的話,華納比丘約四十分鐘就能爬到山頂了. 而Intipunku(太陽門)這段路則要一個小時半左右。 結果?我們倆爬了一小半才爬上華納比丘。 那的臺階非常陡峭;有的石階很寬,有的比我的脚板還小。 而且有的地方連繩索都沒有,得慢慢的爬,有事害得手腳並用, 加上那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度,我覺得還蠻驚險的。 在攀上山峰前,我一直以為山頂上面會有一個很大的平臺, 可以讓我們拍照或俯瞰整個馬丘比丘。 但當等我們好不容易爬到山頂時, 才發現上面可以立足的地方很少,而且也非常的小, 大家都是拍了幾張照片,稍微休息一下就得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