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五年前,我們上了一堂牛油蛋糕的烘焙課。 除了基本的牛油蛋糕外,蛋糕師傅還示範了迷迭香海鹽、肉乾和起司牛油蛋糕的做法。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屬迷迭香海鹽蛋糕了。 剛烘焙好的牛油蛋糕,淋上用迷迭香製成的糖漿,再灑些海鹽。 鬆軟的蛋糕,散發出淡淡的迷迭香香氣; 而上頭脆脆的海鹽,更增添了蛋糕的口感,讓人一吃難忘。 上完這堂蛋糕課后,我們都覺得這牛油蛋糕的製作看起來不是太複雜, 於是就買了一個攪拌器,打算回家烘焙迷迭香海鹽蛋糕。 但是不知怎麼的,拖啊拖,一晃就過了五年。 不要說烘焙牛油蛋糕,連那攪拌器都依然還在箱子里從未開封。 前幾天當我們在煩惱這次的週末廚房該做些什麽時, 我忽然想起了在富田農場那買的一包烹飪用的薰衣草花籽, 還有去年在秘魯旅行時買的一包礦鹽。 那我們就用這些現有的材料,來試試烘焙了一個薰衣草礦鹽牛油蛋糕好了。 這第一次做出來的蛋糕外觀雖然不是很美,而且口感方面有點濕(牛奶放多了), 不過那香味卻是我們都很喜歡的。 天然的薰衣草的香氣,淡淡的,沒有我擔心的洗手液般的味道, 加上上頭粗礦的礦鹽,吃起來還挺好吃了。 原本以為這次的蛋糕烘焙會是一個大災難, 但出來結果還不錯,我們還都挺意外的,哈哈。 食材: 牛油(unsalted)200g 、细糖200g、 雞蛋六粒( 蛋黃和蛋白分開 ) 牛奶30ml 、香草精1/4茶匙 、鹽1 茶匙、 自發粉200 g 檸檬皮少許檸檬汁1/4茶匙、薰衣草花籽少許、海鹽(或礦鹽)少許 製作: 把檸檬皮。薰衣草花籽和牛奶一起加熱后,放置一旁至少15分鐘,然後把檸檬皮和薰衣草花籽過濾,剩下的牛奶備用 把牛油打至鬆發;加入細糖后再攪拌兩分鐘 慢慢加入蛋黃(每次兩粒,間隔15秒) 加入香草精和步驟一的牛奶和自發粉后攪拌均勻 另一方面將蛋白打至發泡 加入檸檬汁和一湯匙的糖(從200g那提取) 将蛋白打至硬性发泡(無需太硬) 將食材7慢慢加入食材4裡頭,攪拌均勻 放入170度的烤箱烤40至45分鐘 用檸檬汁,薰衣草蜜糖(或糖)和薰衣草花籽熬成糖漿 蛋糕烘焙好後,淋上糖漿,灑點礦鹽 « Discover more Weekend Kitchen recipes here »
Year: 2013
北海道自由行之富田農場 Fa-mu Tomita, Furano
北海道的四季分明。 春天有櫻花,秋季可以觀紅楓,冬天滑雪,而炎炎的夏日里則百花齊放; 其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中富良野那的薰衣草花田。 我們從札幌搭火車到了富良野后,把行李往酒店一丟; 就馬上趕搭一列只在夏季服務的觀光列車到薰衣草田。 薰衣草田是距離富田農場Fa-mu Tomita最近的火車站,從這只要步行幾分鐘就能抵達富田農場。 富田農場的薰衣草和大片的彩色花田是富良野的標誌。 我們常在旅遊書本或宣傳海報上看到的花田就是在這拍攝的。 再抵達前,我就一直幻想著滿山偏野的薰衣草和萬頃彩色花田。 可惜我們抵達的時間太早了些,薰衣草雖然不少,不過還不到盛開的時候。 而我的想像力也太豐富了,把七色花毯幻想成了萬頃花田; 我們置身其中,將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可是幻想與現實往往是有些差距的。 那花毯雖然色彩繽紛,鮮豔奪目,而且面積也不小, 可是和想像中那無邊無際的花海比起來還是有段距離。 這不能怪我,因為無論海報還是明信片, 那裡頭的照片看起來就是一整片的花海啊。 而且這樣想的不只有我一個,因為在逛花田的時候, 我們也到一些台灣遊客說:“咦,怎麼跟海報看起來不同啊?” 話雖如此,但當我們置身於花田中,看著那麼多的繽紛嬌嫩的花朵, 整整齊齊一排接一排的佈滿真個斜坡,還是一件很賞心悅目的事。 尤其是當風吹來時,大片的薰衣草隨著風兒輕輕搖擺,看了可以讓人忘卻煩惱。 除了這些美麗的花田,富田農場裡頭還有售賣薰衣草產品的專門店和餐館。 我們除了在那買了許多薰衣草紀念品,和試吃了薰衣草雪糕外,還品嘗了著名的日本香瓜。 那香瓜我們這的Isetan也有,不過一粒要馬幣百多令吉。 富田這也不便宜,所以我們只買了兩片來試試,每片約八令吉吧。 雖然很貴,不過還真的很好吃,一口咬下,香甜多汁; 如果價錢不是那麼貴的話,我還真想買一粒回去酒店吃咧。 我們這次的富良野-美瑛行用的是四天套票。 其中包含了從札幌搭到道富良野,四天里富良野到旭川間的無限制火車票, 和最後一天從富良野到千歲機場的火車票,每人五千四百日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札幌車站那的JR櫃檯(在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那)問問。
週末廚房之法式開面三明治 Weekend Kitchen: Four Seasons Tartine
把酸麵包切得薄薄的,烤一烤後,在上頭放些食材和配料, 就是簡單的法式開面三明治Tartine了。 記得我們二月去巴黎時,就曾到一間專賣Tartine的餐館吃了一頓;回來后一直念念不忘。 這期週末廚房想做的就是重溫那簡單的美好。 把外頭買回來的麵包放進烤爐烘一烘后,再利用家裡現有的食材; 我們這次一共做了松露油炒蛋(Truffle Oil Scrambled Eggs), 巧克力醬加芒果(Nutella and Mango), 味增熊肉加橄欖醬 (Miso Bear Rillettes with Olive Paste) 還有芝士烤番茄(Oven Roasted Tomatoes with Cheese) 四種不同口味。 馬少還為這份早餐取了一個挺美麗的名字,叫Four Seasons Tartine. 聽起來不錯,吃起來也挺好吃的,可惜卻一點都不像我們所吃的Tartine。 一是我們買不到酸麵包,二是切得不夠薄。 說是Tartine,我覺得反而更像Bruschetta多一點, 不過上頭的食材又不像一般的Bruschetta。 馬少戲言不如叫Brusche-tine好了。 其實叫什麽又有什麽關係,就像老莎說的,玫瑰就算改了名字還是一樣芬芳。 Tartine也好,Bruschetta也罷,好吃又吃得開心就好。 « Discover more Weekend Kitchen recipes here »
Artisan Roast HQ
一眨眼的,Artisan Roast 的第三間分行Artisan Roast HQ開業已經一個多月了。 這家最新的Artisan成員位於PJ Section 13的工業區內; 兩層樓高的店面,原木桌椅,加上大片的落地窗,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間。 不同於其他兩家Artisan,這裡除了提供咖啡和蛋糕外, 還增設了一個手沖吧台Drip Bar,聽說接下來還會陸續設立咖啡烘焙室和熱廚房。 對於這點,我還蠻期待的。 而整間咖啡館裡頭,我覺得最好玩的就是Drip Bar。 那裡除了有一般常見的V60濾杯外 , 還有Kalita Wave,Chemex,syphon,Aeropress和Clever Dripper等不同的沖泡器材。 這些沖泡器材有的屬於滴濾式,有的屬於浸泡式,有的介於兩則之間。 不同的器材有沖泡出來的咖啡,又帶有不同的風味,很有趣吧? 我們到訪的當天,咖啡師還讓我在吧台那試了用V60。 說起來,咖啡雖然喝過不少,不過用V60來沖咖啡還是生平第一次。 當然,要用多少的咖啡粉、多少比例的水、 咖啡粉的顆粒刻度和水溫度都由咖啡師幫忙準備好了,而我只負責沖泡。 話雖如此,可不要以為沖泡就是把熱水倒入濾杯就完了。 水流量的大小和速度,燜蒸所需的水量和時間, 還有倒水的方向有都一定的講究和學問。 只記得我倒的水時大時小,時高時低的,時快時慢的; 原來要做到大小、快慢一致,是那麼難的一件事。 這讓不禁我想起了賣油翁; “無他,唯手熟爾”。 要做到如此嫺熟,我想無他,需要的就是多加練習吧。 那我是不是該買個V60回家練練啊?
北海道自由行之小樽 Otaru
吃過了海膽大餐,這次讓我們去看看小樽的小鎮風情。 說是小鎮,其實小樽是北海道西部的一座都市。 早期由於煤礦的發現而成為重要的商港;曾經風光、繁極過一時。 後來爲了貨物的裝卸,更修建了小樽運河,在運河的兩旁則是著名的紅磚倉庫。 現在的小樽洗盡鉛華,成了一個樸實卻浪漫小鎮;深得遊客喜愛。 ; 而當年的繁華退去后,所留下的歷史建築和歐洲風情, 成了小樽市內的吸引遊客的著名景點。 音樂盒和玻璃館是當年開港對外通商后所帶來的異國文化產物。 西方樂器傳入后,音樂盒漸漸的在小樽盛行, 而這浪漫的小盒子到了今天反而成了小樽的名產。 如果細心留意,你會發現小樽市內有許多的硝子館, 裡頭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玻璃工藝,色彩繽紛的讓人目不暇給。 有些還讓遊客有機會親身體驗玻璃的製作過程。 小樽運河加上兩旁的倉庫是小樽的標誌, 許多遊客來小樽就是爲了到淺草橋或中央橋那拍張照。 而到了晚間,運河旁的煤氣燈亮起后; 看著倉庫的倒影在運河里搖曳生姿,又是另一番浪漫迷人的滋味。 我們倆不是浪漫的人;對博物館和音樂盒也沒什麼興趣, 而玻璃的製作之前在威尼斯時看過了, 所以在淺草橋那拍了幾張照片后,我們就沿著運河隨處走走看看。 可是天氣太熱了,走了一會兒我們就跑到書上介紹的北之雪糕屋(Kita no aisu)去吃雪糕。 這裡的雪糕口味繁多,而且有很多還蠻特別的, 像是納豆、墨魚汁、海膽、南瓜、馬鈴薯、豆腐和蘋果派等等。 我選了海膽和番薯的雪糕各一球, 而貪心的馬少選了墨魚汁、豆腐和南瓜三種口味。 海膽口味的很特別,帶點鮮鮮的味道,還蠻好吃的。 而馬少的墨魚汁也很不錯,有點稠稠的感覺,然後帶點海洋的味道。 吃完雪糕,我們繼續亂走,走著走著,竟然摸到海邊的舊倉庫區那。 那些舊倉庫看起來好像廢棄了,不過沿途偶爾還是看到一些車輛駛到裡頭, 可是進去后都不見他們出來,到底這些人都這里來幹嘛? 進行不法交易嗎?那我們會不會被滅口啊? (是不是很不浪漫?竟然想到這些煞風景的劇情) 等我們走近后,謎底揭曉,原來許多的當地人閒暇時喜歡來這垂釣。 有的人釣到魚;有的人竟然釣到海星。 不過顯然海星不是他們的目標,所以釣到的海星都被丟在一旁,有的還被分尸。。。 難怪一路上我們看到不少海星的乾尸。 看了一會兒,馬少想找個地方坐下來看書喝咖啡。 於是我們就掉頭往鬧區的方向走去。 而在途中我們看到一群鴿子, 童心未泯的我忽然想拍張群鴿展翅的照片,就跑去追趕它們。 (很無聊厚?我也知道,哈哈)。 可惜照片的效果不是很好,沒什麽藝術感,呵呵。 早知道就叫馬少去追,我在一旁準備拍就好。 回到了鬧區,我們找到一家開在蠟燭專門店樓上的咖啡館。 那裡環境很不錯,客人也不是很多,正好讓我們可以休息看書兼寫東西, 我的札幌賞花篇就在那寫的,旅行還寫post,很勤勞吧? 喝完了咖啡,我們也結束了小樽的半日遊。 書上的景點和零食店我們通通沒去,雖然如此,我們還蠻喜歡這個小鎮的。 有機會的話,想找個冬季是來這住上一晚,看看他們的雪燈祭, 覆蓋在皚皚白雪下小樽,再用五彩繽紛燈飾點綴著,應該更加讓人心醉。
亞穀咖啡文化走廊 Aku Cafe & Gallery
上週六忙著和朋友聚會看電影和吃飯;禮拜天又太懶,所以週末廚房休息一周! 那星期天我們兩個懶鬼跑去哪了呢? 其實不說你也應該猜到,那就是泡咖啡館,哈哈。 這次馬少找了一間靠近茨廠街的新咖啡館, 名叫亞穀咖啡文化走廊,開店至今才一個多月。 亞穀位於店屋二樓;裡頭的空間寬敞,加上白色的牆壁和木質的桌椅;簡潔明亮。 而外頭吸煙區那,栽種了不少的綠色植物,給人一種很舒適的感覺。 一開始時我還以為這家店是蔡明亮導演開的,不然就是他的忠實粉絲。 因為店裡頭掛滿了蔡導的電影海報,甚至還有印有他的肖像的紙袋。 後來聽店長解釋才知道,這裡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藝術活動。 像之前就曾辦過以本土粵劇名伶為主題的“醇粹的时光”摄影展。 而接下來的則是蔡導的電影活動, 除了會播放電影外,聽說還會找蔡導來與大家交流。 來到咖啡館,當然少不了咖啡。 這裡的咖啡也很特別,豆子是由台灣的蔡李陸咖啡商號所提供的。 蔡李陸這名字對我們可能有點陌生,不過在台灣演藝圈則是大大有名。 因為這蔡李陸是由蔡明亮、李康生和陸弈靜三位電影人所打造, 而咖啡烘培室就位於永和區的小巷弄中。 我們當天點了共點了手沖的摩卡耶哥契夫Mocca Yirgacheffe (Rm8) 和虹吸黃金鼎上Gold Top Mandheling (Rm12)。 至於咖啡的口感,我覺得這烘焙度會較深些,苦味較重; 如果單喝咖啡,我個人比較喜歡淺焙些的豆子。 除了咖啡我們還點了一份“咖啡的蛋糕”(Rm 5.90)。 說是蛋糕,口感上我覺得比較接近餅乾,有點脆脆的; 配上特製的姜蓉杞子醬,感覺還蠻不錯的。 從停車位到咖啡館,我們路經一排老店屋; 看到這些很有感覺的老屋子,忍不住就拿起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和大家分享分享。 Aku Cafe & Gallery No.8, 1st Floor, Jalan Panggong, 50000 Kuala Lumpur. 11am-8pm (Off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