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自由)行 – 阿根廷伊瓜蘇大瀑布 (Iguazu Falls @ Argentina)

資料說,從巴西那看伊瓜蘇大瀑布,可以看到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色, 而從阿根廷這,我們則能近距離的接觸這舉世聞名的瀑布。 昨天我們剛參觀了巴西的伊瓜蘇瀑布。 今天,我們換個地點,來阿根廷這看看同一個瀑布, 看看是不是和書上說的一樣。 當天的天氣超好,風和日麗的,所以我們決定參加乘船衝瀑布的行動。 首先我們會坐上一輛四輪驅動的過山車穿越森林;到了河邊后在搭汽艇遊船河。 途中有導遊為我們介紹有關阿根廷這的伊瓜蘇國家公園的點滴、 森林裡的樹種和可能看到的動物。 導遊說如果運氣好(還是不好?)的話可以看到美洲豹和猩猩噢。 於是大家睜大了眼睛注意車外樹林的動靜, 結果除了樹木還是樹木,什麽動物都沒看見,呵呵。 來到河邊后,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一個塑膠袋子, 讓我們把隨身物品放到裡頭,以防被水浸濕。 而我們三個亞洲人,除了把所有物品都放入塑膠袋子外, 還自備了雨衣把自己包起來,厲害(還是‘怕死’)吧?:P 剛開始時,汽艇緩緩開動;漸漸的,越行越快。 偶爾遇到激流時,船身還會跳起來,實在緊張刺激又好玩。 最後來到靠近瀑布的地方,船停了下來; 接著一鼓作氣,沖到瀑布邊緣的地方,來個漂亮轉身, 我們一大群人就這樣在瀑布下接受了雨水般的洗禮,真的好過癮啊! 雖然穿了雨衣,但結果我們身上的衣褲還是弄濕了,呵呵。 上岸后,我們慢慢走到國家公園內火車站,準備到公園另一頭的一間餐館用餐。 沿途看到了不少的野生動物,像是长鼻浣熊(coati),蜥蜴和犀鳥等。 當我們看到第一隻长鼻浣熊時,超興奮的,拿起相機就猛拍, 但是周圍的遊客則興致懨懨的,好像沒什麼興趣要拍。 原來這长鼻浣熊在公園裡頭多得是,我們拍完了一隻,向前走幾步又看到一隻, 後來還看到一家大小一起出來活動的,難怪大家都見怪不怪的。 在餐館裡頭享用了一頓豐富的自助餐后, 接下來我們搭火車到這裡的魔鬼之喉(Devil’s Throat)。 從地圖看,阿根廷這的魔鬼之喉是在巴西那端的上頭, 也就是說,我們在巴西那看到的水流是從這流下去的。 當我們越靠近魔鬼之喉時,所聽到的水聲就越大; 風起時,還會帶起一大片的水汽。 站上一會兒,大家的衣服都濕了,要拍照也很不容易。 兩天內,從兩個國家看同一個瀑布,真的很有趣。 巴西那頭的瀑布比較壯觀,不過阿根廷這則比較好玩, 相比之下,我個人會更喜歡阿根廷這。 • 南美洲(自由)行 South America Free & Easy • 1. 巴西的聖保羅 (São Paulo I) 2. 復活節島 (Easter…

南美洲(自由)行 – 巴西伊瓜蘇大瀑布(Iguazu Falls @ Brazil)

告別了提提喀喀湖,也結束了我们在秘鲁的七天行程。 下一站我們來到巴西的伊瓜蘇(Foz do Iguaçu)小城。 在這裡我們將看到一座擁有世界最寬的瀑布群的瀑布, 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 伊瓜蘇瀑布位於巴西、阿根廷以及烏拉圭這三個國家的邊界。 由伊瓜蘇河从巴西高原落入巴拉那峽谷所形成。 其中有270 多個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瀑布,在流水量大時寬度可達2.7公里; 和维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贊比亞Zambia和辛巴威Zimbabwe之間), 以及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的尼加拉瓜瀑布(Niagra Falls),並稱為世界三大瀑布。 記得我們在秘魯的庫斯科城觀光時, 同行的一對遊客知道我們接下來會去參觀伊瓜蘇瀑布后, 就說我們絕對會喜歡上那裡,而且看了伊瓜蘇瀑布, 尼加拉瓜瀑布就可以不用去啦。 這讓我很好奇,伊瓜蘇瀑布啊到底有怎麼樣的魅力。 我們抵達伊瓜蘇小城已是傍晚時分,草草的用了晚餐后就去休息。 準備第二天一早去參觀巴西境內的伊瓜蘇國家公園(瀑布就在裡頭); 然後下午再到城裡去逛街和找東西吃。 可是天不作美,起床后發現外頭天黑黑的,接著還下了一場傾盆大雨。 還好下了一個多小時后,老天爺賞臉放晴。 當我們抵達國家公園時,已經是上午九點多近十點了。 買了入門票后,我們乘坐公園的免費巴士到Trilha das Cataratas觀景台。 從觀景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瀑布。 有的細長,有的寬闊;雖然如此,我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但是我們走到马蹄形的瀑布口時,慢慢的,開始感受到伊瓜蘇的美。 再往前走,那水聲愈來愈大; 直到接近魔鬼喉(Devil’s Throat)時,一大片的銀河在我們面前飛流直下, 猶如天河倒懸般,加上那巨大的水量所帶來震耳欲聾的流水聲,何其的壯觀! 而四周氤氳的水汽,更讓她蒙上了一層亦幻亦真的神秘面紗。 造物者是花費了多少工夫,才造出這美麗、幽謐又壯闊的伊瓜蘇啊? 戀戀不捨的離開伊瓜蘇后,我們先回到酒店稍作休息, 接著再搭巴士到城裡去解決我們的午餐。 我們選了一間書上介紹的當地餐館用餐。 我點的是蒜蓉豬扒飯。 炸得香香脆脆的蒜蓉直接淋在豬扒上,再配份白飯, 乍看之下還挺像我們這的食物;不過味道嘛我稍嫌過鹹了點。 吃完了午餐后我們就在街上隨處閒逛, 逛著逛著,一不小心就買了一雙拖鞋和一條短褲。 而晚餐地點是當地一間挺有名的餐館(名字我忘了,呵呵)。 在那裡我吃了生平第一道炸鱷魚肉。 炸得金黃酥脆的鱷魚肉,吃起來有點像雞肉, 味道是不錯,不過並沒有很驚豔的感覺。 反而是馬少點的意大利燴飯,看起來不怎樣,味道卻很不錯。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點鹹。。。。。 后记: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那麼大型的瀑布。 照片嘛是拍了很多,不過怎麼都拍都拍不出那磅礴壯麗的氣勢,…

南美洲(自由)行 – 秘魯提提喀喀湖上的漂浮島 (Floating Island @ Lake Titicaca)

看了好幾天的山川古跡和廢墟, 下一站我們換換口味,要來看看風光明媚的提提喀喀湖(Lake Titicaca)。 不過嘛那將是我們第二天的行程。 坐了一整天的長途巴士抵達普諾(Puno)后, 其實我們最想做的就是洗個澡然後去找東西吃。 我們在普諾的酒店還挺不錯的, 就在提提喀喀湖的旁邊,而且裝潢和布置也很漂亮。 所以我們決定就在酒店裡頭的餐館解決我們的晚餐。 (其實是懶得出去,哈哈。) 然後好好的休息一晚,為接下來第二天一整天的行程養精蓄銳。 當天的晚餐還挺豐富的,我們共點了披薩、牛肉飯、雞肉飯, 一碗類似米粉湯的東西和酸橘汁腌鱼(Ceviche)。 Ceviche是一道當地美食,通常作為開胃菜。 做法是將生魚片用酸橙汁或柠檬汁腌泡、調味,再加點橄欖油、鹽或其他香料。 也許是地處湖邊吧,覺得這Ceviche的魚肉鮮甜美味, 加上酸酸的醬汁,開胃又好吃。 第二天一早導遊到酒店來接我們前往碼頭。 同船的人共有十多位,不過每一小團的人都有一位導遊帶領, 而我們的導遊就只需照顧我們三個,負責為我們沿途解說。 提提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印第安人將它稱之為“圣湖”。 它也世界上最高且可讓大船通航的淡水湖; 位處玻利維亞和秘魯之間,而且湖裡頭的有不少大小不一的島嶼。 而我們第一個景點就是乌鲁斯浮岛(Floating Island – Uros)。 浮島是用一種叫Totora“拖拖拉”(類似蘆葦)的水上植物所建的人造島嶼。 製作過程是將一根根柱子打入含有“拖拖拉”根部的厚厚土塊裡, 接著把許多的土塊用繩子綁起來。然後在這些土塊上鋪上一層層拖拖拉; 最後再把他們草房建在上頭,就形成一個小島啦。 由於那些拖拖拉會乾枯毀壞,所以他們每十五天左右就得換一次。 還好那些植物滿湖都是,也不怕來源短缺。 聽當地的居民說,這些拖拖拉除了用來鋪在土塊上外, 植物的根部還可以用來退燒,甚至拿來吃,用途非常的廣泛。 還有一點就是忘了說,那就是在這些漂浮到的四周都會放下重重的錨, 要不然那天刮大風下大雨的話,整個島會被吹到別的地方去了。 遊客到島上來除了可以參觀他們的村落, 看看風土民情和買些手工藝品外, 還可以選擇去坐他們用拖拖拉特製的船隻遊船河。 我們沒有去坐船,而是選擇在島上到處走走和拍照。 我覺得這些島民的生活還蠻清苦的, 主要就是靠養魚,做點手工藝品,還有就是遊客的光顧來養家糊口。 不過他們都很友善和有点害羞,就靜靜微笑的坐在他們的物品前, 任由我們隨便翻看,即不會強力推銷他們的產品, 而就算我們看了沒買也不會露出不愉快的表情。 世世代代的居住在這裡的乌鲁斯人, 沒有現代化的設備,也沒有富裕的生活,卻活得悠然自得。 參觀了這裡,讓我有些些感觸。 生活啊原來真的可以那麼簡單而美好。 不過如果換成是我,能够活得向他们一样嗎? • 南美洲(自由)行 South America…